在消费金融行业的波澜壮阔中,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银消金”)作为东北地区首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本应扮演着引领区域金融创新的角色。然而,近年来,这家公司却深陷多重困境,其未来发展之路显得愈发艰难。近日,盛京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周峙已于2025年1月获推荐为盛银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银消金的管理层变动之频繁,令人咋舌。自成立以来,短短五年间,竟已更换了三位董事长和两位总经理。天眼查App显示,2020年8月,盛银消金新任董事长张珺任职资格获批。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孙英品担任盛银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外,2021年7月,马驰出任该公司总经理。但任期不足2年,便离职。紧接着,2023年6月,陈劲伟获批担任总经理。这种高频率的人事更迭,不仅让公司内部人心惶惶,更导致战略执行缺乏连贯性。新任领导层往往需要时间来熟悉业务、调整策略,而在这段过渡期内,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周峙的最新任命,虽然被寄予厚望,但能否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仍是未知数。在监管政策日益收紧的背景下,盛银消金却屡屡触碰合规红线。利率“紧贴”24%的监管上限,不仅让公司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更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和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盛银消金产品利率高、额外费用多的投诉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对公司合规经营能力的巨大讽刺。更令人担忧的是,盛银消金在催收过程中,竟然采取了短信轰炸、言语威胁、曝光个人信息等暴力手段,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无视法规、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无疑是在自掘坟墓。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李某(化名)通过盛银消金进行了一笔贷款,金额为15728元。据李某介绍,因资金周转不开,其于2025年2月26日,在哈啰借款平台借款,盛银消金是出资方,因4月份手头不宽裕,需要等一笔资金到位后,提前还款,但盛银消金客服不同意,让一期一期还,双方协商未果,导致贷款出现逾期,现已逾期8天。“逾期后,盛银消金平台给到催收公司,该催收公司态度恶劣,还要爆我通讯录,我现在和平台沟通,给出解释,停止违规违法催收行为。”令李某不解的是,盛银消金方面不仅向自己、紧急联系人催收,还向之外的其他人催收。针对“暴力催收”等问题,盛银消金官方客服称,当用户出现贷款逾期,并且短暂联系不到本人时,平台方会通过联系其家人及周边人,提醒用户还款。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生命线,资本实力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然而,盛银消金却长期面临资本实力薄弱的困境。注册资本长期停留在3亿元的水平,与监管最新要求的10亿元相差甚远。这种资本不足的状况,不仅限制了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更让公司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显得捉襟见肘。尽管公司曾试图通过股权结构调整来增强实力,但增资计划却迟迟未能落地。股东增资意愿不足、盈利有限、协调困难等问题,让盛银消金的增资之路充满了坎坷。在客户纠纷方面,盛银消金同样表现不佳。合同纠纷高企、暴力催收等问题频发,不仅让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大幅下降,更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形象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然而,盛银消金却在这方面屡屡失分,这无疑会让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面对如此多的困境和挑战,盛银消金的未来之路显得愈发艰难。若无法尽快突破增资僵局、稳定管理团队并开拓差异化业务,其与头部机构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在消费金融行业洗牌加速的今天,盛银消金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强合规管理、提升资本实力,恐怕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盛银消金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其未来发展之路将充满荆棘和坎坷。对于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将是其接下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仅代表文章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
上一篇:尼泊尔4月接待外国游客逾11.6万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一篇:氧化铝:金三银四价格高位回落 二季度或延续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