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停不停,乘客说了算。2022年7月起,浙江杭州逐步推广公交“响应式停靠”——乘客按下设置于车厢门扶手上的提示铃,提醒公交驾驶员进站停靠,无人按铃公交将减速越站通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市民在乘车时仍面临困惑。近日,杭州市民方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自己经常乘坐的191路公交在“响应式停靠”上执行并不到位,“早上6:37尧典桥路东没有响应式停靠,6:38三里家园一区没有响应式停靠,且从德胜东村开始就没有报站了……”“针对此条留言,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进行了回复,经过监控调查,方先生当天乘坐的191路1-9078车司机在尧典桥路东站、三里家园一区站均有主动停站上下客,“询问司机后了解到,其表示在早高峰时段会更加留意站台乘客的动态,因此主动选择停站,以方便乘客上下车。”此外,工作人员也承认该车当时确实存在报站器未自动报站且司机未进行口头报站的情况。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后续会要求司机严格按照“响应式停靠”的操作规范执行,并落实各项服务举措。同时,集团也强调在车载机未报站的情况下,司机必须做好口头报站工作,并及时报修故障,以确保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为何要推行"响应式停靠"?记者采访了杭州市公交集团客运管理部副总经理吴俊。据他介绍,“响应式停靠”模式主要是为了减少乘客不必要的停靠等待时间,缓解以往“逢站必停”模式带来的高能耗、低效率问题,达到“准时、便捷、舒适”公交出行需求。从目前整体运营数据上看,涉及“响应式停靠”的线路运送速度平均提升7.14%,单趟运营时间平均缩短约2分钟。“响应式停靠”模式是否真正提高了公交线路运行效率?近期,记者乘坐了多条“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发现车厢内前后门扶手以及后座窗沿上均设有亮黄色按铃装置,红色按钮上标有“stop”字样,车窗及车门玻璃张贴有“如需下车,请按铃示意”的提示语,车厢顶部信息栏上也有详细的操作示意图。记者观察到,大部分乘客在日常乘车过程中,下车时并不一定需要按铃。“我是知道下车可以按这个铃的。但我每天回家都坐这趟车,快到站会提前走到车门口,司机师傅也会晓得这站有人下。”市民陶女士表示,如果自己乘坐的是不熟悉的公交线路,且车厢广播未提前报站,还是很容易坐过站的。记者观察发现,半小时的车程中,只有一两名乘客使用了按铃设备,更多时候是公交司机主动停靠站点。在没有乘客下车且站点无人候车的情况时,司机也会短暂进站停靠,不开车门。而当记者主动按铃后,多条线路的公交司机会主动停靠在下一站点。当车厢拥挤,后排落座的乘客不能立即移动至下车门,导致司机无法判断是否有乘客需要下车时,按铃设备的提示作用会更为明显。“我们在挑选‘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时,首先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线路客流具备明显不均衡性,即站点间、不同时段间客流量差异较大;二是线路长度在15公里(含)以上,全线停靠站点超过20个(含)以上或平均站距小于400米。其他就是市民乘客普遍反映运营效率不高、站点过多的线路。”吴俊补充道,目前杭州公交集团运营的“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共计457条,涵盖除桐庐、建德、淳安外的全市各区。针对乘客反映乘坐差异不大,原因在于公交线路运营受天气、路况、客流分布、行车速度等多维度因素影响,不易被直观感知。此外,市民适应“响应式停靠”公交也需要循序渐进的转变过程。
上一篇:自曝退订会导致“小米汽车崩塌”?小米汽车副总裁否认!
下一篇:超7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主张“退一赔三”,称与副总裁未谈妥,小米高管否认“崩溃”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