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汽车行情
利润增264%,极氪私有化背后吉利正加速收权整合
2025-05-17 18:14:56
为了降本增效,吉利在业务聚焦上的调整,远超业内预期。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召开了一季度业务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司负责人对公众宣布了高层人事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变化,并回应热点关切——上市仅一年的极氪(ZK.N)为何推行私有化,并注入港股上市公司?“今天的合并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时间不等人,市场已经不会给我们容错的空间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如此强调回归“一个吉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4年下半年起,作为连续十余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汽车巨头(2024年排名第185位),吉利控股集团从鼓励赛马转向聚焦整合,本质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从广撒网到攥紧拳头的抉择。在一系列堪称闪电重组的操作的同时,吉利汽车交出了一季度的成绩单。吉利汽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4.9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64%,毛利率提升至15.78%,盈利能力改善。这主要源于吉利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规模效应。此外,吉利的全球化扩张带来一笔额外收获,外汇汇率波动为其贡献了20亿元-23亿元税后净收益。同时,极氪实现了从亏损5.4亿到盈利5.1亿的业绩改善,以及吉利内部研发和采购成本优化,也体现了传统车企在整合资源、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时的速度。吉利为何放弃 “多生孩子好打架”?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已发行全部股份。在业内看来,这一举措颇为突然。此前,吉利奉行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多品牌战略,围绕不同的消费能力的客群和车型,打造了十余个不同的汽车品牌,甚至被业内视为传统车企孵化新势力的范本。这些汽车品牌有着较强的自主决策权力,并拥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团队和运营架构。极氪便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产物:诞生于领克纯电事业部,用时三年即成为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并以豪华纯电定位站稳市场。但这一模式的代价逐渐显现。桂生悦对《财经》直言,此前吉利汽车品牌小而散、散而乱,很难应对现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吉利整个体系开始大规模整合。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公司诞生地发布了战略纲领,标志着吉利从鼓励内部赛马的积极扩张,转向强调内部协同的整合聚焦。紧接着,LEVC翼真、雷达等汽车品牌先后并入吉利汽车,领克和极氪整合为极氪科技集团。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上市一年的极氪科技私有化。极氪诞生于2021年,脱胎自领克品牌旗下的纯电事业部。当时,业内普遍有声音认为,传统汽车巨头难以造出符合智能电动车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好车,面临淘汰。在这一背景下,极氪作为吉利探索未来的一块试验田,集合资源、人才、产能、技术,并由安聪慧直接带队成立。用时三年,成为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并在销量上站住中国纯电豪华汽车销量龙头企业的身位。报告期内,极氪科技集团业绩亮眼,总交付量达11.4万辆,收入 219.6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18.8%,净利润 5.1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且同比增长近两倍。极氪品牌销量达4.1万辆,同比增长25%,毛利率21.2%,具备一个豪华品牌的财务表现;领克品牌实现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9%。曾有不同车企的高管对《财经》感慨,极氪的成立,推动了其所在汽车集团独立成立、孵化造车事业群,乃至独立公司的进程。几年下来,所谓智能电动汽车的产品和服务,不再是“跨界造车新势力”的专属。吉利内部的整合并非一蹴而就,伴随整合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极氪和吉利汽车作为在美国及中国香港,作为两地独立上市的公司,业务整合就需要各自走流程,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沟通成本极高、效率很低。同时,由于各自的员工激励机制不同,会出现不同团队各自争取利益的情况,降低整合效果。“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桂生悦如是对《财经》解释,为何极氪会如此“突然地”私有化并入吉利汽车。有些调整已经逐渐在数据上得以体现。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29.1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的39.1亿元环比下降 25.6%。研发费用率从 2024 年一季度的13.2% 同比降至11.9%,整合后研发效率提升。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还在持续加码,一季度研发费用达 33.28 亿元,同比增长 24.6%,重点投向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领域。内部整合仍在继续?业务的整合,自然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5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吉利控股运营管理工作。在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桂生悦续任吉利汽车控股CEO(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确保港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稳定;戴庆被任命为吉利控股轮值总裁,负责搭建内部协同机制,直接向吉利控股CEO汇报。同时,现任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执行董事。同时,此前各汽车品牌独立布局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业务,也都逐渐从顶层归拢聚焦,在吉利控股集团层面专设业务线首席科学家以便统筹。按照吉利内部规划,在保持各品牌独立开展营销及产品设计的前提下,将最大限度协同中后台工作。经其内部测算,研发环节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方面,2024年已在原预算基础上额外节省几十亿元。此外,在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的协同中,预计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将显著降低。淦家阅告诉《财经》,初步定的目标是希望效益要超过5%,研发效力、管理效益以及营销的费用效率达到15%-20%。吉利一季度财务结构优化,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2%至610.58亿元,低于营收增速,带动毛利同比增长26%至114.37亿元。费用端,销售费用率与行政费用率下降。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20亿元,去年同期为21.7亿元,同比下降7.8%,较2024年四季度的31.4亿元环比降幅达36.3%;管理费用从6.4亿元,去年同期为7.5亿元,同比下降14.7%,环比2024年四季度的9.7亿元降幅达34.0%。吉利系目前在境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资产,是否还会有私有化的动作?对此,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集团目前没有对于除了极氪之外其他的已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计划,尤其是没有寻求通过私有化进入到0175的上市公司,当然整个控股集团和其他相关的单独上市公司也没有进行任何私有化问题的讨论。在他看来,现在整合已经使得吉利控股内部各个品牌有了更强的进一步深度协同的积极性。新能源拉动营收,全球化进程加速报告期内,吉利汽车新车销量达70.38万辆,同比增长48%,创历史单季新高。仔细看来,新能源车型的贡献率较高,极氪、领克、银河三大品牌累计销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35%,占总销量的48.1%。截至4月30日,吉利银河累计销量已超过93万辆,并且有望在5月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成为最快达到百万辆销量的新能源品牌。公司数据显示,银河E5在2025年一季度也登陆了马来西亚市场,连续三个月在马来西亚新能源销量排行第一。银河星愿1月到4月,销量达12万台,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全品类口径单款车的第1名。国内新车价格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5月9日,吉利新车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推出7款配置,将C级中大型轿车下探至10万元至15万元市场。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已取得初步成功,但新能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尚存在不足,尤其是相较于一些主打服务的新势力,尚有改进空间。2025年1月—3月,中国乘用车出口总销量为117.8万台,同比增幅收窄至6.1%。期内吉利汽车实现的出口销量为9万台,同比增长了2.2个点,未跑赢大市。淦家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欧市场受到影响,如果除去东欧市场,吉利出口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比如在拉美市场一季度同比增速达67%,在亚太增长超80%,在其他的一些中亚国家增长比例均较高。在这背后,中国车企整体提速在海外布局。5月16日,长安汽车泰国工厂在泰国罗勇府竣工投产,作为长安汽车首个海外整车工厂,长安汽车泰国工厂总投资约100亿泰铢(1美元约合33.4泰铢),已建成的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后续将逐步拓展到年产20万辆。淦家阅表示,吉利的海外战略是轻资产运营,会充分利用国际化资源以及当地产能资源进行全方位合作,2025年将通过与当地伙伴合资的方式,在越南、印尼继续建设散件组装的工厂。汇率收益对业绩带来了显著贡献。随着吉利出口业务的快速扩张,外汇汇率波动为公司带来了20亿-23亿元的税后净收益,这一非经常性收益对本季度业绩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赛道,一边需要依靠新能源车型,打通销量、技术多点开花、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另一边需要低有息负债、短账期、高效率。这样的组合,才能让一家车企即便处在行业最大风口上,依然能保持稳健的财务表现,减少对外部融资依赖,降低系统性风险。随着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规模效应释放,一季度,吉利汽车毛利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达15.8%,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2个百分点。吉利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的非流动资产1200亿元,流动资产1442亿元,总资产达2642亿元,其中银行存款41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52亿元,为短期运营与资金调配提供流动性保障。期内流动负债净值为112.5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借款从去年一季度的13.58亿元大幅攀升至94.26亿元。面对这一负债状况,董事会强调,集团与多家金融机构维持良好合作,拥有备用银行融资及其他融资安排“后盾”,同时管理层正推进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审慎管控资本开支等流动性改善计划。汽车行业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都需要巨额前期投入,且回报周期长,这使得车企普遍依赖负债来维持扩张和技术迭代。整体来看,吉利的负债状况在可控范围内。《财经》根据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计算出,吉利的有息负债在总负债中占比仅11.21%,低于国际主流车企,负债以经营性负债为主,财务风险相对可控,对融资性负债依赖较低。具体而言,经营性负债为1544亿元,占比约88.79%,其中应付账款为1494亿元,占总负债的85.89%。经营性负债主要源于日常经营活动,包括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租赁负债、应付所得税等,这些负债通常不附带利息成本,更多体现企业在供应链、运营环节的资金占用与义务。金融性负债为195亿元,占比约11.21%。金融性负债则是为筹集资金产生,涉及利息成本,如衍生金融工具、银行借款、应付债券。无论是从品牌梳理、业务整合,还是成本控制、筹措资金,作为中国头部车企吉利选择了在业绩光景良好的时刻,全面进行收缩整合,这一态势仍在继续进行中。

上一篇:小米汽车回应前保险杠形变:提供免费上门取送车和修复

下一篇:小米汽车:极小范围 SU7 前保险杠靠近大灯处经暴晒会变形

热点图文
亚星客车2022年净亏损1.96亿元···
中国网汽车4月28日讯 (记者王芳 实习记者 ···
奥迪推出e-tron GT入门车型qua···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奥迪今日推出了e-t···
小鹏X9在马来西亚开启预订 将于···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X9已经在马来···
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奔跑在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超过300···
大运新能源悦虎电动真空泵失去···
中国网汽车8月16日讯 日前,中国投诉-全国缺···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