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据2024年年报,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经营稳健向好,共有1585家公司实现收入增长、2064家公司实现盈利。创业板公司敢闯敢拼,锚定新质生产力,加快业务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勇拓多元化市场,不断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深市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稳中有进。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深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8.55%;合计实现净利润8064.47亿元。其中,1585家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占比55.30%;206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2.02%;2443家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分红家数与金额同比增幅均超30%,中期分红方案数量增长318%。“2024年深市总体在发展中凸显出对投资者回报机制的重视,分红总额和连续分红企业均有所增长,投资者获得感提升,市场信心增强。”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在总体业绩向好的背景下,2024年深市表现出两个趋势。一方面,实体经济“基本盘”稳固。实体类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69.49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9.48%;平均净利润2.82亿元。其中,32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翻番;910家公司连续盈利且同比增长;142家公司连续盈利且同比增长超过100%。另一方面,龙头公司有效发挥“压舱石”作用。2024年,深市36家千亿元市值公司合计营业收入4.56万亿元,同比增长7.76%;合计净利润4858.02亿元,同比增长18.24%。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成为万亿元市值科技公司代表,一批千亿元市值龙头公司稳健发展。深市主板公司总市值合计超过20万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8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80.64%;合计实现净利润5989.59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74.27%。从创业板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彰显“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深市创业板公司总市值合计超过12万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2074.88亿元;合计研发投入2036.84亿元。深市创业板930家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约67.34%;1231家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89.14%。“这些表现既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也反映了深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效。”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在复杂外部环境下,深市通过强化科技投入、培育新兴产业龙头、完善分红机制,巩固了实体经济根基,也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实践。围绕国家“十四五”战略布局,深市引导资本向重点领域集聚。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600亿元。其中,1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6家公司近两年累计投入均超100亿元。“深市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给力,部分公司取得了相关技术突破,正在形成核心技术壁垒,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田利辉表示。持续攀升的研发投入带来丰硕的科技成果。年报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有效专利总数超万件。其中,宁德时代首次进入WIPO全球PCT专利申请前五名;京东方连续7年跻身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前二十名,连续9年进入WIPO全球PCT专利申请前十名;中兴通讯持续向ETSI披露5G标准必要专利,有效家族数量稳居全球前五位。从产业结构来看,2024年深市三大领域实现跨越性突破:先进制造领域增长强劲。深市514家先进制造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2.8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3.88%。其中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人工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均超100%。数字经济领域需求回暖。深市493家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2.6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4%。其中,半导体行业2024年逐步进入周期上行阶段,在行业去库存逐步到位,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行业需求拉动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芯片市场需求逐渐增长。绿色低碳领域快速发展。深市352家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3.8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7%。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实现营业收入9491.12亿元,实现净利润48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5%、15.77%。“这三大领域代表了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向。高端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相结合,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这三大领域创新能力突出,不断涌现出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有效促进了供需两端的良性循环。”田轩表示,在供给端,一系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扩张;在需求端,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2024年,深市上市公司出海业务增长强劲。深市2007家上市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立讯精密、比亚迪、美的集团、潍柴动力、宁德时代5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合计1229.96亿元,同比增长26.36%。“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从侧面说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已经形成合力,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成效。”田轩表示。随着“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深市上市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海外累计销售41.72万辆,同比增长71.8%;锂电池方面,宁德时代2024年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增长21.79%,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9%;光伏方面,阳光电源2024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47GW,蝉联全球第一,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5400万千瓦。“中国制造业正在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主导’跃迁。”章俊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正在升级。新能源出口不仅是商品输出,更是规则参与。中国推动的储能技术标准、电池碳足迹核算方法正在影响国际规则制定。与此同时,国内需求也在持续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汽车等耐用品的消费;机场、高铁等基建项目带动客流和物流复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年报数据显示,深市大消费行业平稳向好,合计营收56831.01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3264.57亿元,同比增长17.62%。其中503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汽车、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1.85%、5.78%、4.27%。对于未来如何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深市板块”的成熟度与活力,章俊表示,首先,需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强化主板蓝筹定位与创业板创新特色之间的差异化互补。其次,需优化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机制设计,支持上市公司聚焦主业,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最后,需深化跨境互联互通,推动深港通标的扩容、交易日历优化及存托凭证双向发行,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本配置深市优质资产。田轩也表示,要丰富和优化深市的产品和服务,改善股票交易规则,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他补充道,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管,严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更加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生态。经济日报
上一篇:首例!蓝山科技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落槌,华龙证券保代被判连带赔偿
下一篇:政策利好+需求增长 深市电子行业公司开启“星际”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