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信用卡业务“挤水分” 多家银行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
2023-11-08 12:07:43 本站
核心提示:
银行持续对信用卡业务加强管理。日前,中国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银行发布了加强信用卡溢缴款(信用卡还款时多还的资金或者存放在信用卡账户中的自有资金)管理的相关提示通知。并有银行明确提出要加强信用卡还款交易监控,对资金来源存疑的信用卡还款或存入溢缴款相关异常的交易行为进行限制。  受访者普遍认为,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是信用卡业务规范的重要一环。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可有效防范套现、欺诈风险。  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  根据《提示》内容,为防范信用卡被用于电信诈骗涉案资金流转等非法交易,同时引导用户合理安排和使用信用卡账户资源,将进一步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  中国银行提示,将对本行信用卡与非本人账户间的存入、转出溢缴款设定限额,该限额将结合监管要求及风险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整。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包括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四川天府银行、青岛银行等在内的超10家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相关管理公告。部分银行称,将对异常使用信用卡的客户账户采取调低授信额度、止付、冻结、中止信用卡业务、限制非柜面业务等一项或多项风险管理措施。  比如,北京银行《关于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公告》中明确,严禁将信用卡出租、出借、出售。该行将对发生溢缴款相关异常交易和异常还款行为的信用卡账户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额度调减、限制交易、止付、提前终止分期计划等措施,并将根据风险情况对上述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贵阳银行表示,将持续加强信用溢缴款、他人代还款及异常用卡行为管理,对涉嫌异常行为的卡人账户,采取警示提醒、调降授信额度、卡片止付等管控措施。同时,该行将结合风险情况对上述管控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理对银行自身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也有益处。比如近年来处于黑灰地带的信用卡代还,在溢缴款管理强化的背景之下,其生存空间亦大幅减少。”  持续优化账户管理  从行业来看,2022年7月份,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在新规落地逾一年时间里,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和“沉睡账户”清理两手抓。一方面加强资金流向管控、清理长期睡眠信用卡;另一方面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监测异常用卡行为。  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该项工作自2023年10月份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  有银行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仍有部分持卡人在不清楚风险的情况下,将闲置信用卡出租、出借,此类行为有可能为洗钱提供帮助。银行持续清理“沉睡账户”及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是规范信用卡业务及保护持卡用户的表现。  另外,记者实地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有银行开卡一线人员会提示出租、出售信用卡及银行卡的风险,从源头加强持卡人合法合规意识。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银行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及加速对“沉睡账户”清理理均有利于推进银行业信用卡数据“挤水分”,这是银行持续优化账户管理的双赢举措,一方面可以提升银行账户资源运转效率,便于银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保护用户资金安全,预防用户电信欺诈风险。有利于推动银行信用卡行业前端获客的侧重点由“量”转向“质”。  苏筱芮分析认为,“近年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溢缴款加强管理动作,实际上是强化信用卡账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质上与此前银行清理睡眠账户的措施类似,均是为防范银行卡的潜在风险。可以看出,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并不是一个短期动作,而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未来银行将会继续强化内控管理,把控风险底线。”

上一篇:第六届进博会展期过半 60多家企业及机构现场签约第七届展会

下一篇:十年间中国绿色进出口规模增长约32.5%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