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前三季度经济企稳向好 如何影响第四季度?
2023-10-23 09:28:46 本站
核心提示:
央视新闻客户端:前三季度经济企稳向好 如何影响第四季度?这两天,多个行业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发展动力持续走强。这些数据透露出什么信号?  物流业前三季度高速增长 商品直抵消费端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邮政行业的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3.6%,快递业务量同比增16.4%,都达到了两位数。而我国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55.3%。有了高速增长的物流支撑,下一个领域“消费”——不论是实体消费,还是网络消费,就都有了丰富的消费产品保障。  商务部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电子商务在扩内需、稳外贸、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网络零售拉动消费效应显著。  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必不可少  我们看到,从制造,到物流,再到消费,社会经济当中最主要的几大实体领域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总趋势都在企稳并开始恢复增长。而这些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重要支持,那就是资金。这个时候,“金融”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我国金融行业的表现又怎么样呢?  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前三季度经济活力、动力来自于哪里?  前三季度经济活力、动力从哪里来?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读。  三大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结构升级效应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主要有三大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一是结构升级效应。主要表现为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生产端加快回升,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新三样”表现亮眼,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大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政策促进效应  盛朝迅:二是政策促进效应。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特别是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国家加大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稳外贸稳外资等系列政策,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有效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增长。  三大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服务拉动效应  盛朝迅:三是服务拉动效应。餐饮住宿、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持续较快恢复,数字经济、网络零售等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接触型集聚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特别是今年8月份刚刚推出的“服务零售额”指标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8.9%,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贡献达到83.2%。  推动第四季度经济持续发展该如何发力?  推动第四季度经济持续发展该如何发力?怎么把前三季度这些动力动能利用好,使最后一个季度也能持续发力,实现全年定下的5%的增速目标?继续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解读。  “五箭齐发”推动四季度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5%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最后一个季度,要把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呵护好、巩固好,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发力。  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向社会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为推进减税降费、激发内生动力、推进各项改革提供基础条件,给市场注入信心。  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宽松,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资金更多流入实体经济,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贴息贷款等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实际利率。  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加速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稳外资稳外贸  四是进一步完善外资外贸政策。在稳住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  扩大有效投资 引导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变  五是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引导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变。

上一篇:海南三亚:加强水上旅游管理 服务项目明码标价

下一篇:安顺西航南马村镇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被罚20万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