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经济大省发挥“火车头”作用 力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2025-01-16 18:50:31 来源:新商业市场
核心提示:
 岁末年初,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其中,广东、河南、浙江与山东等经济大省明确提出确保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纷纷主动作为、加大工作部署,优化经济布局,特别是经济大省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基本盘企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两新”“两重”激发经济新活力  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多地聚焦“两新”“两重”部署行动。  例如,河南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丰富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撬动更多大宗消费。更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广东表示,要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要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认真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刘向东表示,多个经济大省抢抓发展先机,主动承担挑大梁的责任,加快部署重大项目的开工,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持续提振有效需求、扩大内需,在培育经济动能的同时释放更大需求潜力,为稳定地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投资将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政府投资的领域将会更加宽泛,投资方式更加灵活,投资增量更加充裕,投资节奏明显加快,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弥补市场缺失和社会投资不足,形成托住底盘、放大空间、激活市场的功效。  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经济大省的关注重点。例如,山东提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湖南提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下足功夫,动态编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完善产业链链长制,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智赋万企”等行动。  “今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正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为提振市场信心,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意义格外重大,特别是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仍具有鲜明的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张依群表示。  一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当前,各地区正通过实施一系列具体政策和策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保持稳定增长和持续向好。  谈及2025年一季度经济走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一季度经济有望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具体来看,一是消费在政策加力支持下有望实现渐进式恢复;二是制造业科技创新增长显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三是工业稳中有进,新动能抵补作用不断增强;四是供需矛盾逐渐缓解,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刘向东认为,在更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下,一揽子存量增量政策落地见效,2025年一季度经济有望延续2024年四季度的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并呈现出量稳质优的特点,有效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张依群表示,2025年一季度将会延续去年年底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重大基建项目投资仍是关键,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内消费、投资政策的共同拉动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一篇: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截至去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企业6086.7万户 同比增长5.4%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