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个人当理性参与超长期国债投资
2024-06-26 16:45:55 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
导读:近日,两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些银行机构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销售,受到热捧,甚至出现“秒光”现象。作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个人投资者如何理性参与应引起重视。个人投资者只有根据自己的投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进行理性、科学投资,才能在支持国家建设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理财收益。金融机构有必要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让“适合的投资者购买恰当的产品”,避免投资者由于误解产品而发生较大风险。  近日,两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些银行机构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销售,受到热捧,甚至出现“秒光”现象。作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个人投资者如何理性参与应引起重视。  国债被公认是“金边债券”,主要原因在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保本保息、收益稳定,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长期以来广受青睐。特别是在近年来理财产品盈利水平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债安全性、稳定性的优势更加凸显。很多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承受能力低的老年群体,成为购买国债的“粉丝”,在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售中继续积极参与。  国债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投资者是否可以不考虑风险因素?答案是否定的。不少投资者容易忽略不同种类国债的不同特点。国债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划分,有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购买。实际上,公众日常购买到的国债,大多是储蓄国债。这类国债期限较短,而且可以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等。如持有到期,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如果提前兑取,会产生一些利息损失,但本金“分毫不差”。可见,储蓄国债的安全性非常高。  与储蓄国债有所区别,记账式国债显得更复杂一些。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需要注意的是,记账式国债不能提前兑取,在持有到期前,可以在市场进行买卖。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手上持有的记账式国债买卖价格随市场行情而有涨有跌,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这次特别国债上市交易后,价格总体稳定,但也出现过波动行情。  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持有到期,则本息均可安全“落袋”,否则面临市场波动风险。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对不少投资者来说往往难以真正持有到期,有可能提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就对其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提出了要求。个人投资者只有根据自己的投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进行理性、科学投资,才可以在支持国家建设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理财收益。  同时,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不少个人投资者高度关注,再次说明居民对投资国债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居民直接持有的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在内的政府债券规模还较小,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当扩大发行规模,增加适合个人投资者的政府债券品种供给,破解“一债难求”局面。除了作为“金边债券”的国债,地方债属于基本没有信用风险的“银边债券”,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产品。近日,上海、广东等地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向个人投资者发售地方债,销售行情火爆,显示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的高度认可和较大需求。  另一方面,应丰富销售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按照规定,记账式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结束后,均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分销和交易。相关金融机构可积极参与政府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同时,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增加政府债券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销售额度,便利投资者购买。在个人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的同时,金融机构还有必要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了解投资者风险识别及承受能力,让“适合的投资者购买恰当的产品”,避免投资者由于误解产品而发生较大风险。

上一篇:5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49.8% 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趋势

下一篇:富友支付IPO进展:遭证监会追加问询 “无实控人”成焦点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