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国资委频频点题人工智能 鼓励“国家队”带头加速布局AI产业
2024-03-14 17:57:26 本站
核心提示:
证券日报:国资委频频点题人工智能 鼓励“国家队”带头加速布局AI产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官网消息显示,2月26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谋划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举措,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国资央企进一步落实落地、取得实效。会议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提升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效率。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积极发展AI既是国企央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国企央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事关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前景,关系国内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度和改革深度,必要且紧迫。  发挥优势  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布局AI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识。推动国企央企发挥功能,抢抓战略机遇,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企央企发展AI具有三大优势。”宋向清提出,第一大优势是研发投入优势,国企央企具有较强资金实力,且对海内外资本的号召力也较强,能为开发AI应用提供充沛的物质保障;第二大优势是人才优势,国企央企人才团队建设相对完善,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健全;第三大优势是产业调配能力大,国企央企实力强大,能有效借助国内产业布局将新的研发成果更快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确保AI发展走入良性循环。  年初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国资委多次“点题”AI,均指向鼓励国企央企带头布局人工智能,推动AI加速向产业端渗透。  比如,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介绍,下一步,国资委将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  再比如,2月19日,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提出,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罗啼明表示,国企央企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以及市场渠道方面具备更多积累与经验,带头布局AI,不仅能对其他企业起到示范效应,还能带动全社会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破除障碍  强化AI与现实需求结合  目前,国企央企在AI+产业领域,例如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能源管理、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服务等,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不过,国企央企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多位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障碍主要集中在AI的前端(如基础理论、基本应用和基础设施等)和末端市场。从末端看,AI研发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程度仍有待提高。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过去较长时间,国内企业对AI内在规律和逻辑研究不够充分。在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国企央企要先夯实基础,避免沙地起高楼。  宋向清则认为,AI研发成果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因此必须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着眼于将人工智能的功能作用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能发挥出新优势、最有迫切需求的领域。  发展中的障碍最终需要由具体人才来解决。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认为,解放思想、全方位招揽人才十分关键。他对记者说:“无论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开拓,都离不开人才,国企央企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自然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的参与和协作。国企央企要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人才聚集优势。

上一篇:中央部署新一轮“以旧换新”,跟以往有何不同?

下一篇: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民间投资身影频现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