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财经宏观
如何改善企业预期?权威调研报告建议降低“风险成本”
2024-03-13 18:47:51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网财经2月28日讯(记者 李春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一项挑战就是“社会预期偏弱”。如何改善预期尤其是改善企业预期,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为改善企业预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报告获取了13656 份有效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对象包括各类市场主体,以及财政、发改、工信、人社、税务、市场监管、银保监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等。  报告提出,风险成本高是企业风险预期上升的根本原因。这导致企业经济行为变得更趋谨慎,经营行为结构性收缩,数字化转型存在“不愿转、不敢转”现象,用工方式呈现“灵活化、短期化”趋势。  企业成本既包括由过去行为所决定、可以量化和测度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因外部风险因素内化而成的风险成本。  调研组通过梳理2016年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发现,我国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逻辑是历史成本观,重在为企业“减负”,改善企业当期经营状况,而对风险成本认识不足,对未来预期的引导较弱。  报告认为,基于历史成本观的降成本政策与风险成本不适配,降成本政策应从“历史成本观”转向“风险成本观”。从风险预期的角度分析,“不及预期”将导致最大的社会心理成本,诱发“风险螺旋”,即更弱的社会预期,推高经济社会成本。  “寻找改善社会预期,特别是企业预期的可行路径至关重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研究员傅志华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我们从风险成本观着手,利用‘风险-成本-预期’框架展开分析,以降低公共风险水平为抓手,提出改善企业预期、提振社会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报告称,降低企业风险预期的核心在于降低公共风险水平,而降低公共风险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行为的可预期性。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企业发展注入确定性,对政府政策进行强制性风险评估与审查,遏制风险的公共化和风险外溢,避免公共风险水平上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宏观风险管理框架。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成效显著

下一篇:2023年中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 同比增12.6%

热点图文
如何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
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推动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深入学···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
中国网财经2月21日讯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
同盾科技涉被指侵犯公民个人信···
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张明江 见习记者朱···
服务贸易支持政策持续显效 服务···
8月17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