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14日电 题:四子王旗农业节水之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作者 张林虎 李宁做好农业节水“文章”,既要未雨绸缪、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近年来,内蒙古四子王旗坚持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优化配置、分类施策、让水资源真正成为“水资产”,助力灌溉用水高效利用,“细水长流”。“通过监测根部湿度,智能系统及时补充水分,让马铃薯‘喝水喝到恰好饱’。”马上进入春耕备耕时节,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李亚平介绍着今年的打算。“以前都是‘大水漫灌’,水量控制不住,很多水都流入地下,不仅水浪费了,土壤湿度也保持不住。”怎样让马铃薯“喝好喝饱”、节水增效?是种植大户李亚平思考许久的问题。农业节水不仅是政府推进的工作,也是种植户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重要抓手。四子王旗组织现场观摩会,邀请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二级推广研究员关慧明指导授课,李亚平抓住机会,同授课老师深入探讨农业节水“文章”。“你是一名实干家呀!”关慧明听着李亚平的介绍,“检测根部湿度,按需给水,不仅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有做好土壤的改良,适当加入羊粪等天然肥料,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存储时间,这些都是有效节水的方法。”两人越聊越投机。观摩会现场普及节水知识和技术,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打破种植大户、村民对水资源依赖性强的传统思维,共同探索新的节水技术和模式,为全旗的农牧产业、高效用水,探索可借鉴模式,推动节水型农业发展。农田灌溉的“科技范儿”,为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写下生动注脚。村民轻点手机,汩汩清流从高标准农田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流出,最终通过滴灌带“喂”到农作物根系。“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每亩能省水26.5%、节肥20%,还能省人工,产量也更高!”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高标准农田种植大户代表支涛把账算得明白,“如果能够引进这套系统,那就恰好让庄稼‘喝好喝饱’,把水量控制的刚刚好,防止把水浇透。”近年来,四子王旗坚持以水定产,突出抓好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和以滴灌、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步实施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节水措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全年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8374万立方米,实现农业节水2000万立方米。同时,以农作物种类为基准,坚持以水定位,设定用水量“上限”,核定灌溉用水量。积极推广农民使用1.1升/小时以下低流量滴灌带,该方式水流量低且匀速,减少了漫灌的渗漏和喷灌的大量蒸发,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亩均节水52立方米左右。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对农户节余灌溉用水权指标进行回购,用于城镇生活供水,充分调动节水积极性,盘活了水资源存量,全力做好农业节水“文章”。(完)
上一篇:武威“税”绘治沙生态画卷 释放绿色多元效益
下一篇:中国物资再生协会: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4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