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经能源
第五届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多元显示技术集中亮相 产业链采购热情高
2024-03-06 19:21:34 本站
核心提示:
 证券日报;第五届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多元显示技术集中亮相 产业链采购热情高第五届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UDE 2024)正在深圳火热举行,集结声、光、视、讯、显、元宇宙六大产业链企业,展现全产业链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据主办方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介绍,展会首日热度爆表,到场观众破万,共接待来自93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观众及行业买家。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郝亚斌在会上表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度融合发展,即将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变革,我国电子视像产业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他认为,从供给侧来看,中国在半导体显示赛道,已经奠定了全球领先地位,国内LED、OLED产业也具备规模经济的优势,Mini/Micro LED硅基微显示激光投影等领域的专利储备也位居世界前列。  “声、光、视、讯、显、元宇宙六大产业链正加速打通,空前融合,产业链紧密联合实现创新价值,推动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健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此次展会聚焦Mini/Micro LED、元宇宙及数字人等产业链的创新整合,围绕Mini/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机器视觉检测、喷印制造技术、Mini LED芯片驱动、云计算等,并探讨车载显示、近眼显示、虚拟数字人等应用现状,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  在柔性显示领域,京东方等企业纷纷推出了具有更高柔韧性、更低功耗、更轻薄的柔性显示屏。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发展方向的微型LED技术,也在本次展会上大放异彩。利亚德的数字声学环绕等多款视听产品控制系统,已应用于智慧文旅、智慧体育等新业态。雷鸟展出的AR产品已经应用于大屏游戏等领域。芯视元本次展出了天目系类微显示芯片、微型投影等产品,可应用于头戴显示器、光计算、3D打印等新兴领域。  量子点显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也在本次展会上受到广泛关注。海拓、盟拓、纳恩科技、安思智造等企业展示了Mini LED生产制造全流程,展出多个全新工艺与国产化设备。  此外,芯片、大模型等显示产业技术底座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联发科本次展出了全新推出的旗舰5G生成式AI移动芯片,生态平台支持安卓、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百川大模型等。  记者了解到,在产业链采购方面,本次展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随着半导体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链采购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本次展会期间,参展企业的订单量和意向客户数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方面表示,此次展会首日促成的大量直接交易和后续合作价值以数十亿元计,为行业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国电子视听产业在全球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供应链韧性、产品创新能力,还是前沿技术储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品牌和渠道国际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次展方主动邀请多个国家近万名客商前来观展,目的是促进中外商贸对接,加速中国电子视听产业国际化进程并有效扩大双循环。”彭健锋表示。  在此次展会上,京东方、瑞声科技等多家上下游企业表示,将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应用。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显示产业将在智慧显示、关键设备、性能材料、泛半导体智慧工厂等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风雪中,他们守护万家灯火——华东最大能源基地保供电直击

下一篇:3月底起中美直飞航班有望增至每周100班 机票价格能降多少

热点图文
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全社会···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2025年3月5日上午大会开···
黄河进入开河关键期 内蒙古封冻···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投影市场风···
在投影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潮中,极米科技正试···
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湖北省钟祥市的梅花争···
隆基绿能,52亿巨亏之谜……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是放在沪深京···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