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经能源
龙年春节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团圆、旅行两不误
2024-02-27 19:28:25 本站
核心提示:
 证券日报:龙年春节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 团圆、旅行两不误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  多景区门票售罄约满、“人从众”热度再现,多地酒店“一房难求”,2024年春节,国内外旅游市场热度再创新高。《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携程、同程、马蜂窝及美团的数据发现,春节假期,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需求叠加,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多点开花,旅游出行订单、旅客运输量均迎来大幅增长。  “返乡+出游”成为新趋势  春节假期期间,携程数据显示,国内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境外景区门票订单较2019年增长超130%,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同程数据显示,国内热门城市的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同比涨幅均超三成。美团数据也显示,旅游消费规模较2019年、2023年同期均显著增长。  超长假期加上节前各地不遗余力的文旅宣传,春节旅游度假需求较往年显著上升。记者注意到,返乡团聚后再阖家错峰出游成为今年春节的新趋势,实现了团圆旅行两不误。不少游客选择前半程返乡探亲,后半程出门旅行,冰雪游、年俗游、亲子游等出游主题受到年轻旅客关注。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长途旅行相关订单占比超过65%,超70%游客游玩4天以上,游玩6天以上的游客占比达37.7%。同程数据显示,国内众多黑马目的地旅游消费迎来大幅上涨,威海、喀什、迪庆成为春节假期旅游热度涨幅最高的主要目的地,旅游热度涨幅均超过100%。  从整体住宿情况看,春节假期,热门目的地和景区附近“一房难求”。携程数据显示,亲子酒店、温泉酒店以及电竞主题房、影音主题房等特色主题房型预订量增长明显,分别同比增长60%、55%、96%、104%。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城市群依然是文旅消费热度较高地区。此外,返乡的人们携亲朋好友游览家乡,探索当地美景美食,众多三、四线城市因“老家游”热度提升。携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本地游占比达24%,带动当地景区、公园、商圈、民俗活动等人气火爆。周口、上饶、信阳等地区门票订单分别同比增长37%、95%、170%。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殷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众旅游城市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特色文化场景,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和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释放出城市蕴含的文化潜力。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2023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热门出境游目的地相继宣布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推出一系列入境游便利化举措。随着国际运力的不断恢复,今年春节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351.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69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8倍。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出境游、入境游订单均超过2019年同期,春节假期首日,携程境外接送机服务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8倍。飞猪数据显示,出境游创下近4年峰值,预订量同比去年大增近10倍。  在体验各地风景的同时,中国游客也在全球各地与本地居民共同庆祝“中国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欢乐春节”在海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近500场形式多样的新春文化交流活动。  携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论是异地旅游过年,还是通过本地游重新认识家乡,旅游已经是老百姓感受美好生活的刚需。以春节为起点,出入境旅游将驶入复苏快车道,相关供应链也将加快修复。

上一篇:最火春节收官:国际机票预订增量达14倍,国内票价增近两成

下一篇:春节假期铁路累计发送9946万人次 节后客流保持高位运行

热点图文
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全社会···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2025年3月5日上午大会开···
黄河进入开河关键期 内蒙古封冻···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投影市场风···
在投影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潮中,极米科技正试···
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湖北省钟祥市的梅花争···
隆基绿能,52亿巨亏之谜……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是放在沪深京···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