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经能源
中经评论:从用电数据看经济新动能
2024-02-20 17:40:01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中经评论:从用电数据看经济新动能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国电力消费持续回升,释放出经济恢复向好积极信号。  看总量,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底气十足。  2023年,我国电力消费走出一条向上爬升的曲线,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加快。其中虽有2022年受疫情影响,同期用电基数较低的原因,但更多反映出,随着消费逐步回暖和企业加大生产力度,我国经济正稳步复苏,经济运行充满活力和潜力。  看质量,新动能不断积聚,经济发展结构更优。  乡村振兴活力足。得益于我国持续投入巨资完善乡村电力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电气化改造和产业升级,2023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5%,近5年年均增长11.4%,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反映出农业农村生产形势较好,经济活力较强。  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2023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5%,且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4.2%上升到四季度的9.4%。制造业中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1.3%,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9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增速呈逐季上升态势,反映出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明显,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壮大。  服务业稳步恢复。2023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各季度同比增速以及两年平均增速总体呈上升态势。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处于14%至18%,这四个行业在2022年部分时段受疫情冲击大,疫情后恢复态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成为用电增速新引擎,行业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2023年用电量同比增长78.1%,近5年年均增长79.4%。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23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4.3%、8.1%和5.1%。其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受益于丰富的能源资源、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用电增速跑赢了东部地区,呈现良好经济发展势头。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引擎,东部地区工业复苏快、韧性强。国网江苏电力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三大产业用电量全部实现正增长,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18.1%。  看未来,电力消费保持刚性增长,保供压力不可忽视。  一方面,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支撑电力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持续提高电气化水平,推动电力消费需求明显增加。此外,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建设,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既是新兴产业,也是高耗电产业,客观上将促进用电量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23年增长6%左右。综合考虑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电源投产等情况,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在充分考虑跨省跨区电力互济前提下,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中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应偏紧。  保供电就是保经济。针对局部用电偏紧形势,电力企业要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全力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守好民生用电底线。政府部门要做好一次能源跟踪监测、负荷预警和灾害应急机制建设,加大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度,引导电煤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上一篇:国家发改委:1月31日24时起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200元

下一篇: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煤矿安全生产条例》

热点图文
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全社会···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2025年3月5日上午大会开···
黄河进入开河关键期 内蒙古封冻···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投影市场风···
在投影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潮中,极米科技正试···
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湖北省钟祥市的梅花争···
隆基绿能,52亿巨亏之谜……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是放在沪深京···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