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经能源
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受关注 充换电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2023-12-21 18:52:24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证券报: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受关注 充换电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12月20日,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召开。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保障,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截至今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826.4万台,同比增长67%。  多位与会专家围绕全面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也从“里程焦虑”向“补能焦虑”转移,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构建充换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迫在眉睫。  充电设施规模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发展好,充电基础设施是根本保障。”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34.5%。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30.4万辆,同比增长36.7%。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为305.4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826.4万台,同比增长67%。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2.6万台,同比增长51.7%;私人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563.8万台,同比增长75.2%。  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孙逢春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从“里程焦虑”向“补能焦虑”转移,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处长闻静表示,交通运输部始终高度重视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已建设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共计6325个,占高速公路服务区总数的95%。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台。  加快推广换电模式  “近年来,新能源车主高速出行面临的充电桩少、充电慢等问题有所缓解,公路服务区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发展不均衡、统筹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闻静表示,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构建高质量公路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密优化充电设施点位布局。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构建充换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迫在眉睫。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利表示,换电模式核心解决了高频运输车辆的“效率问题”和“电池寿命问题”。同时,在电池的检验、维修等保障方面,更容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蔚来能源副总裁沈斐曾表示,换电是把汽车、电池和电力三要素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解耦,既可以补能,还可以实现储能功能,并参与电网调节。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换电模式被市场看好。王水利表示,估计到今年年底,换电车辆的销量会突破20万辆,换电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车辆的销量会突破176万辆,占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4%。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我国换电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34亿元,其中换电站设备、动力电池、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分别为164.4亿元、255.5亿元、914.1亿元,2023年-202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70.7%、94.5%、91%,换电产业链各环节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对于推动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王水利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充换电站的共享、共用,支持服务多车型多品牌;支持利用换电站设施开展充电、储能及智能微网业务,支持和鼓励换电站智能化升级,成为稳定新能源补能网络的新基建。

上一篇:黑龙江一煤矿突发12死13伤斜井跑车事故 涉事煤矿今年已被多次处罚

下一篇:入冬以来全国能源保供总体形势良好

热点图文
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全社会···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2025年3月5日上午大会开···
黄河进入开河关键期 内蒙古封冻···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投影市场风···
在投影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潮中,极米科技正试···
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湖北省钟祥市的梅花争···
隆基绿能,52亿巨亏之谜……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是放在沪深京···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