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产经能源
稳固硬实力强化软实力 推动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15 11:51:35 本站
核心提示:
 证券日报:稳固硬实力强化软实力 推动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设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提出“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开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现代航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指导意见》为中国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布置了详细任务,意义重大。”中国船东协会副秘书长赵庆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航运服务业已具备相当规模的硬实力,今后将更加注重综合竞争力和航运服务水平等软实力建设。  航运服务业带动效应强  “现代航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国土开发和产业布局、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以及维护国家权益和经济安全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田原对记者表示。  中国拥有先进造船工业,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船东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7%、67%和54.4%。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我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已经达到2.492亿总吨(GT),市场份额占比15.9%,全球第一;其中,中国船东的船队价值约为1800亿美元。  发展高质量现代航运服务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航运服务业具备辐射面积广、带动效应强等特征,加快推进其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推动跨境物流与相关供应链的市场拓展,有助于带动航运金融、保险、法律等专业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协同发展。  促进金融与航运高效联动  不过,我国航运服务业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中航运金融较为典型。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向记者表示,当前,航运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与创新性,市场规模和深度面临较大提升空间。此外,航运金融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高效的数据共享和风险管理手段。  田原表示:“融资已成为航运发展的关键。许多国家通过降低船舶融资成本,鼓励航运服务业发展。比如美国实行造船差额补贴,德国建立了著名的KG船舶融资制度等。相比之下,我国在航运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股东出资、上市融资和银行贷款。虽然近年来在天津、上海等地先后建立了船舶产业基金、航运产业基金,但我国航运融资成本仍高于其他海运大国。”  为支持航运金融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大力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等。  今后,如何贯彻落实上述政策、引导航运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向记者表示,金融是航运供应链中高难且高风险的领域,航运服务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绿色发展都与金融紧密相连。航运金融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就要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促进产融结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多层次航运金融市场体系,优化融资环境,丰富航运金融的种类和产品,吸引航运服务机构来中国市场聚集,推动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软实力不断增强。  赵庆丰表示,航运服务业要进一步稳固硬实力、强化软实力,离不开金融支持。我国航运服务业可对标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积极吸引保险等机构参与建设,以做大做强航运生态圈为目标布局航运金融,加强我国航运与金融两个服务市场高效联动。

上一篇:丰富产品供给 政策力挺文旅深度融合

下一篇:带动特色品牌出圈 北京直播扩容提质

热点图文
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全社会···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2025年3月5日上午大会开···
黄河进入开河关键期 内蒙古封冻···
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
连续两年营收下滑!投影市场风···
在投影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潮中,极米科技正试···
以花为“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湖北省钟祥市的梅花争···
隆基绿能,52亿巨亏之谜……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是放在沪深京···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