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消费市场
中国消费者协会:直播和低价成为2023年“双11”消费者热议话题
2023-11-22 15:08:26 本站
核心提示: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双11”步入第十五个年头。当下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消费者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今年的“双11”,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旋律,追求“性价比”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同比增长15.76%。电商平台促销手段不断创新,更加注重简化规则、强化服务。15年之后,满减、百亿补贴等常规套路已难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平台和商家不约而同地选择更加简单、直接的“最低价”血拼。战报显示,“双11”期间,天猫、京东用户数量、订单量、成交总额均呈增长态势。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消费者反馈整体趋于正向,直播和低价成为此次“双11”消费者热议话题,除优惠价格争议、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老问题外,价格垄断、软件开屏广告等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消费维权问题集中领域监测发现,2023年“双11”期间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直播带货乱象、商品质量问题、手机软件广告不良体验、促销价格争议等方面。(一)直播带货乱象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1,565,20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55,900条。信息量集中在“双11”前半段,10月25日达到峰值,为94,694条。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二)商品质量问题监测期间,有关“商品质量”负面信息870,131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6.68%,日均信息量31,076条。信息量集中在“双11”初期,10月25日达到峰值,为55,629条。其中,直播间假冒伪劣问题表现突出。(三)手机软件广告的不良体验监测期间,有关“广告体验”负面信息75,66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32%,日均信息量2702条。随时间推移网民吐槽逐渐增长,11月14日达到峰值,为8552条。人们的“槽点”集中在手机软件广告诸多强制跳转方式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分外头疼。(四)促销价格争议监测期间,有关“促销价格争议”负面信息63,757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96%,日均2277条,总体趋势波动上升,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13日吐槽集中出现,其中11月10日信息量最高,为4635条。话题主要为随意变更优惠政策、活动临近结束忽然降价、不保价、诱导消费者取消订单等问题。消费维权舆情应对建议一是平台和商家应瞄准“价格力”持续发力。坚持合法合规,挖掘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同时寻求“服务力”提升,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低价策略获取消费者青睐。二是平台应切实履行管理责任维护市场秩序。一方面,给予中小商家更多支持,下调服务费用、提供扶持政策、进行专业培训,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对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行为严格监管,清除直播带货乱象,提升主播职业素养,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三是监管部门应持续提升对直播带货领域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善用科技力量,利用新兴技术开发监管新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平台、主播、商家等的规范管理。警惕“价格垄断”“新式套路”,确保消费者安心消费。四是媒体应在引导消费行为和助力消费维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舆论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辨别意识,增强对诱导消费的抵御能力;不断拓宽消费者维权途径,关注社交媒体平台消费维权信息,引导帮助消费者理性维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权益保障。

上一篇:中消协点名小杨哥徒弟低俗带货 靠审丑发迹主播正引发更多人反感

下一篇:商务部: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热点图文
泸州老窖封藏盛典焕新表达 致敬···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
价格战失灵,质量问题频发!奥···
近日,格力的“老冤家”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
蒙牛冰淇淋突围消费新范式 艾雪···
蒙牛乳业(2319.HK)2024年中报显示,面对我国···
市场监管总局:清理4218件妨碍···
中国网财经3月28日讯(记者 段思琦)3月28日,···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上半年营···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