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消费市场
免费蟹卡有猫腻
2023-10-16 17:45:05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免费蟹卡有猫腻眼下,一些人收到装有大闸蟹免费兑换卡的快递,未曾多想便按照提示扫码入群,结果在客服诱导下遭遇诈骗。此类新型诈骗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不少网友也表示收到过类似蟹卡。此类新型诈骗为何能得逞?这是由于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得消费者信息,通过快递形式获取信任。在消费者扫码入群后,诈骗分子便会要求其下载APP,开启刷单任务。前期以小额返利使消费者放松警惕,在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完成诈骗。可以看出,此类诈骗不过是披着蟹卡外衣、使用刷单返利手段的老套路。近年来,经过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和媒体曝光,公众对刷单返利这一诈骗手段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但面对包装精美的快递,一些消费者还是掉进了诈骗分子的陷阱,可见预防网络诈骗的防线仍需不断加固。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消费购物的方式愈发多样,同时更容易接触虚假信息。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的电话诈骗,到通过算法仿真合成的“AI换脸”诈骗,再到如今的蟹卡诈骗,新型诈骗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泄露和消费者风险意识不足。一直以来,时常有不法分子以非法手段盗取、贩卖用户信息。黑色产业链不仅会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稍有不慎更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各方重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收到不明快递时,一定要验证快递员身份、查看包裹内物品,不要提供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有免费的礼物送上门,更应提高警惕并通过官方途径核实快递来源。诈骗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上一篇:服务零售发展助力消费潜力释放

下一篇:演出购票实名制:既要“买得到”还需“退得了”

热点图文
泸州老窖封藏盛典焕新表达 致敬···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
价格战失灵,质量问题频发!奥···
近日,格力的“老冤家”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
蒙牛冰淇淋突围消费新范式 艾雪···
蒙牛乳业(2319.HK)2024年中报显示,面对我国···
市场监管总局:清理4218件妨碍···
中国网财经3月28日讯(记者 段思琦)3月28日,···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上半年营···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