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消费市场
网络祭祀应以法律为界
2025-04-07 10:21:56 来源:中国网
核心提示: 清明节期间,多个围绕网络祭祀追思的事件登上热搜。先是“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在这起案件中,由于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导致一名在世女孩被创建祭奠纪念馆,其照片、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六年。

  紧接着是各式各样的AI复活,同样关联逝者的个人信息。AI复活本质是利用人脸修复、声音克隆、对话系统等数字技术,拼出能与亲人互动的虚拟形象。在电商平台,一个特殊的情感消费市场悄然形成。
 清明节期间,多个围绕网络祭祀追思的事件登上热搜。先是“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在这起案件中,由于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导致一名在世女孩被创建祭奠纪念馆,其照片、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六年。  紧接着是各式各样的AI复活,同样关联逝者的个人信息。AI复活本质是利用人脸修复、声音克隆、对话系统等数字技术,拼出能与亲人互动的虚拟形象。在电商平台,一个特殊的情感消费市场悄然形成。  另外,网络祭祀平台上还多次被曝出高价虚拟的祭品花样繁多、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问题,令众多网友直呼荒唐。  给活人建网墓、设置“香火排行榜”、AI复活逝者……网络祭奠作为传统祭扫的数字化延伸,利用新技术去悼念逝去的人,本来可以帮人们跨越时空寄托哀思,但过度商业化却带来了伦理失序与权益侵害。  用户消费金额越高,逝者的香火值就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这种做法将金钱与对先人的缅怀强行挂钩,把庄重肃穆的祭扫活动变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闹剧。  在利益驱使下,平台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充值、销售虚拟高价祭品或捆绑服务,可能涉嫌违反价格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  活人却被祭祀,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乌龙事件。在世的人身上发生如此荒谬的事件,源自平台审核不严,导致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遭受侵害。  而针对AI复活逝者,看似利用新技术轻而易举地帮人实现愿望,其实隐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巨大风险,与这门生意并行的还有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条。  目前,在电商平台输入“AI复活”词条,能检索出数十条相关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已经从个案走向商业化应用。  有不良商家对已逝公众人物进行AI复活,疑似将原本用于情感疗愈的技术产品,在流量和市场的裹挟之下转换为赚钱工具。  大量个人信息被采集,涉及外貌、声音、经历等,背后隐私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归谁?一旦平台用于非法牟利,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又在何方?  网络祭祀种种乱象背后的隐忧,平台、用户、商家及监管部门都要采取相关风险预防措施。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对用户信息的审核力度,建立健全内容管理与投诉处理机制。  针对证据确凿的个人信息泄露,有关部门必须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犯罪成本,排查乱象根源,斩断利益链条。  面对技术生产出的数字虚拟人物,其数据财产权益归属尚未清晰,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法律盲区。如果相关法律制度和行业标准不能及时完善,不少网络祭奠平台受到利益驱动,有意放低门槛、做大生意则难以有效追责。  回到用户本身,则要实时保持警惕理性追思。提供任何个人信息之前一定要慎重,并确定使用范围期限等细节,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上一篇:4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明显回升

下一篇:420多万元食材费被贪占,缩水的“校园餐”肥了谁?

热点图文
泸州老窖封藏盛典焕新表达 致敬···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
价格战失灵,质量问题频发!奥···
近日,格力的“老冤家”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
蒙牛冰淇淋突围消费新范式 艾雪···
蒙牛乳业(2319.HK)2024年中报显示,面对我国···
市场监管总局:清理4218件妨碍···
中国网财经3月28日讯(记者 段思琦)3月28日,···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上半年营···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