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消费市场
商品可虚拟 规则不可缺
2024-03-28 18:31:20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商品可虚拟 规则不可缺随着虚拟情绪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规范这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应尽快制定针对虚拟情绪产品的规章制度,商家应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在下单时告知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去年以来,不少虚拟情绪产品在网络平台热销。有人心动语音连麦唠嗑的“树洞倾听”服务;有人购买人工线上云监督服务,督促自己学习生活打卡;有人为缓解考前压力,入手“好运喷雾”“转运锦鲤”祈福;还有人为自己买一个“聪明的脑子”,下单了“爱因斯坦的脑子”……这些虚拟产品听起来有些荒诞和无厘头,却取得了较高的销量和不菲的销售额。  为何情绪产品能获得青睐?当前,年轻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对自我情绪的观察和释放。在面对一些不方便向亲朋好友倾诉,担心无法被理解的烦恼时,虚拟情绪产品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以匿名社交方式进行情感宣泄的诉求。这些情绪产品大多价格不高、想法有趣,能够吸引年轻人注意,将其作为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一个情绪出口。  不过,商品可虚拟,规则却不能缺失。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这类虚拟情绪产品的规范,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广告法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以“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为代表的虚拟商品,实际上并不能实现增长智力和转运的功效,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一些“心灵树洞”服务甚至存在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的风险。而所谓的陪聊师、开导员可能并没有相关专业资质证明,部分同类服务在不同店铺价格悬殊,还有一些软色情、诈骗等隐藏风险都不容忽视。  随着虚拟情绪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规范这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尽快制定针对虚拟情绪产品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商家应在商品宣传页面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在下单时设置提醒页面告知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避免发生消费纠纷。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对虚拟情绪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检查,确保商品内容健康,对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及时出台相关规定,让虚拟情绪产品市场发展有规可循。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注意辨别商家和渠道,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不要轻易转账或在线下见面,以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向斯佳)

上一篇:商家应把差评视为改进动力

下一篇:中消协发出倡议:规范“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适用 提振消费信心

热点图文
泸州老窖封藏盛典焕新表达 致敬···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
价格战失灵,质量问题频发!奥···
近日,格力的“老冤家”奥克斯向港交所递交···
蒙牛冰淇淋突围消费新范式 艾雪···
蒙牛乳业(2319.HK)2024年中报显示,面对我国···
市场监管总局:清理4218件妨碍···
中国网财经3月28日讯(记者 段思琦)3月28日,···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
【华润啤酒首次披露白酒业务数据:上半年营···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