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汽车行情
混动车型销量快速攀升 车企竞相布局
2023-06-29 08:32:35 本站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电气化转型过渡的插电混动技术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今年以来,无论是自主品牌车企,还是合资车企,都纷纷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上市进程。  6月26日晚间,长城汽车宣布中大型豪华越野新能源SUV坦克500 Hi4-T正式上市。长城汽车坦克品牌CEO刘艳钊表示,后续,坦克全家族车型都将陆续搭载Hi4-T技术,全面进阶越野新能源时代。  Hi4-T技术加持  坦克挑战“越野+新能源”  面对新能源发展大势,主流车企正加速布局新能源产品转型。就越野品类而言,目前新能源越野车还无法达到越野的及格线,只能算是具有一定越野能力的四驱SUV,想要完美兼顾越野的硬派可靠、电的低能耗与多场景出行,仍是行业技术的“卡脖子”难点。  刘艳钊表示,发动机高效工作区间一般位于中低转速、中高负荷的狭窄范围,在复杂的运行工况下,汽车运行功率需求难以完全匹配发动机最佳工作区间。而混动车利用电驱系统实现了“削峰填谷”,保证发动机更多的在高效区间工作。  现阶段,以电为主的新能源越野车,存在电机无法持续峰值输出、解耦的四驱系统动力输出不完整、电池容量与重量矛盾、馈电状态下性能衰减严重、结构设计的安全隐患问题等五大不可忽视的技术难题。  对此,刘艳钊表示,坦克品牌迎难而上,坚定选择“越野+新能源”技术路线,打造了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为用户创造有纯正越野能力的新能源车型,拒绝拼凑以牺牲越野性能为代价的产品。  目前,长城汽车正逐步推动旗下品牌实现电动化。前期集中于欧拉品牌,去年将哈弗转型为新能源SUV品牌,同时坦克也借助Hi4-T推出PHEV版。全新Hi4技术的首款搭载车型是哈弗枭龙MAX,这是长城汽车转型新能源的战略车型。  刘艳钊表示,目前,坦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5万台,在中国越野市场的占比高达60%。随着坦克500Hi4-T的正式上市,以及坦克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坦克品牌将继续开拓越野新能源领域。  车企相继布局  混动技术百花齐放  事实上,除了长城汽车外,自主车企中的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广汽、上汽等车企,都抛出了各自的混动发展计划,发布了混合动力技术平台。此外,日产、本田和丰田也通过中国的合资公司加码了电混新品投放。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混动技术是一个成熟的技术路线,在日本、美国、欧洲已经推动有20多年了,像日本丰田混动技术车型销量超2000万辆。中国混动技术因为没有补贴一直发展缓慢,今年新能源‘国补’政策将退出,混动车型会迎来一个新的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纯电路线,混动汽车或收益更多,配合双积分政策,混动汽车迎来高增长黄金时期。  从近期来看,混动车型销量快速攀升。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164.28万辆,同比增长24.3%;混动汽车销量约为77.83万辆,同比增长97.2%。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亦曾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发言时表示,到2030年,国内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方正证券分析师段迎晟表示,传统车企加快混动技术研发及混动车型布局,有望复刻2011年至2020年国内A级SUV市场节奏,由“你有我有”竞争格局演变成“你有我优”。预计今年,混动化转型全面的车企有望凭借先发优势确定领先地位,未来,各车企混动车型矩阵布局完成,消费者对混动车型需求将逐步转向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产品成熟度等指标。未来燃油车竞争将转向混动车竞争,新一轮市场格局迎来重塑。

上一篇:“中国汽车在中东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下一篇:从新能源汽车八年世界“销冠”,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热点图文
亚星客车2022年净亏损1.96亿元···
中国网汽车4月28日讯 (记者王芳 实习记者 ···
小鹏X9在马来西亚开启预订 将于···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X9已经在马来···
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奔跑在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超过300···
大运新能源悦虎电动真空泵失去···
中国网汽车8月16日讯 日前,中国投诉-全国缺···
比亚迪最新公告:聘任赵俭平为···
中国网汽车5月22日讯 记者日前从官方获悉,···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