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汽车行情
5月乘用车召回超118万辆,美系品牌超九成
2023-06-12 08:28:24 本站
核心提示:
【5月乘用车召回超118万辆,美系品牌超九成】中国经济网:5月乘用车召回超118万辆,美系品牌超九成,5月,国内共发布9起召回公告,涉及9家品牌的共计1182036辆乘用车将被召回,同比增长397.25%,环比增长116.41%。由此,1-5月累计召回规模也应声抬高至2381005辆,实现对同期的超越,同比增长2.96%。  5月,特斯拉一起涉及超110万辆车的召回成为月度召回数量之冠,占召回总量的93.45%。也推升美系品牌累计召回达1104720辆,占比93.46%。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5月,国内共发布9起召回公告,涉及9家品牌的共计1182036辆乘用车将被召回,同比增长397.25%,环比增长116.41%,召回规模持续大幅扩大。  整体来看,自2月起,国内乘用车月度召回规模逐步走高,5月更是陡增,共召回超118万辆,是同期的4.97倍。由此,1-5月累计召回规模为2381005辆,同比增长2.96%。  从召回车辆类别来看,5月,乘用车召回涉及较多新能源与进口车型。其中,5月,共4家品牌召回了1109311辆新能源车,占当月召回总量的93.85%。同时,5月发起召回的9家品牌中,8家都有召回进口车型,其中7家召回的全部为进口车型。  分国别和具体品牌来看,5月,特斯拉一起涉及超110万辆车的召回成为月度召回数量之冠,占召回总量的93.45%。也推升美系品牌累计召回达1104720辆,占比93.46%。具体来看,5月12日,特斯拉宣布将召回1104622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Model Y汽车,召回原因为“多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该起召回不仅是2021年8月以来规模最大的单一召回事件,召回数量甚至接近了今年前4个月的召回数量总和,1-4月,国内共召回乘用车1198969辆。  近年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频现大规模召回,在中国市场,2022年,特斯拉分6批次共召回791502辆乘用车,是全年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也是首个登顶年度召回榜单的电动车品牌;2021年,其也分6批次召回了543811辆乘用车。在美国,特斯拉则刚于2月召回了362758辆特斯拉Model 3、Model X、Model Y和Model S,召回原因源于其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Beta,FSD)Beta系统存在隐患。  特斯拉曾发生多起车辆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经调查,大部分原因都被归结于“误操作”,但也有众多消费者将其归咎于特斯拉所坚持的“单踏板”模式令消费者难以适应。对此,特斯拉高层曾公开表示,“在车辆的使用环节,可能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需要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合作,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然后使得在使用环节当中去避免误操作”。  此外,韩系的现代起亚召回了同平台的33280辆进口起亚索兰托2.4L汽油车和21447辆进口现代新胜达2.4L汽油车。召回原因同为“车辆在出现连杆瓦过早磨损等发动机损坏情况下,发动机若持续运行,可能熄火,甚至发动机舱起火。”此外,韩系高档品牌捷尼赛思则因“车辆行驶中半轴可能发生断裂”,而召回了70辆该品牌纯电平台首款车型——GV60。最终,韩系3品牌累计召回54794辆,占比4.64%。  中国品牌则是时隔3个月后再度入榜,5月,奇瑞宣布将召回16640辆瑞虎8 PRO汽车,占当月召回总量的1.41%。召回原因是“车辆因集成制动控制器软件问题,当车辆智能大灯在auto档,驾驶员频繁操作远近光切换且进行制动时,集成制动控制器偶发间歇故障,极端情况下导致制动发硬,存在安全隐患”。  英系的捷豹路虎召回4699辆进口车,占比0.40%。德系的奔驰和宝马共发布3起召回公告,频次较高,但累计只召回1180辆进口车,占比仅0.10%。(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下乡,重在满足需求(评论员观察)

下一篇:吉林省内出租车从业资格证可以异地约考

热点图文
亚星客车2022年净亏损1.96亿元···
中国网汽车4月28日讯 (记者王芳 实习记者 ···
小鹏X9在马来西亚开启预订 将于···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X9已经在马来···
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奔跑在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超过300···
大运新能源悦虎电动真空泵失去···
中国网汽车8月16日讯 日前,中国投诉-全国缺···
比亚迪最新公告:聘任赵俭平为···
中国网汽车5月22日讯 记者日前从官方获悉,···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