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汽车行情
小米SU7再发事故:新能源车跨越式发展,车企智驾是否过度营销?
2025-04-15 13:01:59 新商业市场
核心提示:
【汽车之家 行业】3月29日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的严重交通事故讨论热度还未散去,4月5日网上再度传出一起小米SU7事故。湛江市徐闻县,陈某驾驶一辆小米SU7途经徐闻县曲界镇华海农场附近时,与对向车道一辆2轮电动车发生碰撞,致2轮电动车两名驾乘人员当场死亡,汽车起火燃烧。小米官方回复,此次车辆是在手动状态下行驶,而非NOA状态下。电动汽车更容易着火吗?单看统计数字,电动车起火率确实更低。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万分之0.49,2020年起火概率下降到万分之0.26,而传统燃油车的火灾事故率在万分之1到万分之2之间(不同口径可能略有差别)。这可能和大多数人的感觉不一样,电车起火率怎么会比油车还低?原因之一可能来自燃油车的保有量的基数更大、平均车龄更长,2023年乘用车平均车龄是6年,部分甚至超过10年;而新能源车更年轻,只有1-3年。背景条件不同,单对比数字下结论,可能并不可取。但大方向没有错,电池安全性在技术进步下,确实在提高。根据2024年2月欧阳明高院士所进行的统计,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也就是即使电芯单体热失控,也不会发生由热扩散导致的动力电池起火和爆炸。监管要求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有明确要求。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提出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给乘员预留逃离时间。该标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现在还不清楚这2次事故SU7在碰撞后多久发生燃烧。“0接管” 成为车企营销常见名词许多新能源车企为了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消费者关注,大力宣传“0接管”、 “遥遥领先”、 “车位到车位”等概念,这类名词被大力宣传,会不会让众多消费者混淆了 “无人驾驶” 和 “辅助驾驶” 的概念,误以为可以完全放手让智驾系统开车?中国新能源车在功能高度类似的背景下,给企业营销增加不少难度,车企想尽办法创造新词,高管必须更自信、坚定地带着营销新词,宣扬旗下品牌汽车的“卓越性能”,才能赢得市场最广泛的信任。L3是车企责任的分水岭L3是自动驾驶系统开始承担事故责任的分水岭,国内还没有开放出售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应用产品的政策。只有搭载L3以下的产品,车企才能上市,且发生事故,车企不会作为主要的追责对象。车企在营销过程中,会宣传自己产品是比L2更高阶的智能驾驶系统,使用“L2+”或“L2.9”等更接近L3的术语,突出自家产品并非是一般的辅助驾驶。欧洲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付出巨大代价1969年3月协和式客机首次试飞,这款飞机能在1.8万米高空,以2.02倍超音速巡航。 如果依靠当时既有技术,此类超音速飞机难以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协和飞机投入大量研究资源,在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技术,成为上世纪60年代欧洲航空技术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但在2000年,协和飞机发生了营运过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灾难性事故: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导致旅客对其信心大减。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受种种因素影响,英航和法航决定协和飞机执行完2003年10月23日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后终止服务,并于同年11月26日完成“退役”航班后结束其27年的商业飞行生涯。总结或展望一个有影响力的事故,可能会改变一个产业的发展。我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感到骄傲,但也不希望出现 “跃进”式的发展。哪怕最优秀的智驾企业也无法在短期内穷尽所有的驾驶场景,输入到算法做到最优。2025年2月工信部明确了车企在营销中,不可以出现混淆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概念的表述,更进一步规范了智驾行业发展。相信未来随着监管政策完善、车企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智驾系统认识的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烧光84亿没造出车的拜腾汽车无人接盘 闲置厂房已六次流拍

下一篇:新款兰博基尼Urus谍照 搭载4.0T V8插混系统 有望2026年推出

热点图文
亚星客车2022年净亏损1.96亿元···
中国网汽车4月28日讯 (记者王芳 实习记者 ···
小鹏X9在马来西亚开启预订 将于···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X9已经在马来···
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奔跑在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超过300···
大运新能源悦虎电动真空泵失去···
中国网汽车8月16日讯 日前,中国投诉-全国缺···
比亚迪最新公告:聘任赵俭平为···
中国网汽车5月22日讯 记者日前从官方获悉,···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