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汽车行情
吉利、长安以“确定”应对市场不确定
2024-02-29 17:03:16 本站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吉利、长安以“确定”应对市场不确定在淦家阅看来,2024年又将是汽车市场一个“最卷”的年。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一切都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淦家阅表示,中国汽车“青年时代”不确定性中的确定之锚,就是不争论,干就对了!王俊说,“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我们要以确定性的工作来应对不确定的形势。”  2024年春节假期过后首个工作日(2月18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和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分别发表新春寄语,在研判汽车行业走势的同时,为企业全年发展方向定下基调。  进入2024年以来,车企“价格战”仍在延续。1月1日,特斯拉打响车市价格战第一枪,随后零跑、哪吒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跟进;传统车企方面,领克、一汽丰田、大众汽车等宣布降价。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今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仍将激烈”文章中指出,根本原因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过程,在建立市场新秩序过程中,新老厂商替代的竞争激烈,预计这一过程会持续几年的时间,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在淦家阅看来,2024年又将是汽车市场一个“最卷”的年。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一切都到了“见真章”的时候。王俊也认为,新的一年,前进的征程依旧充满挑战,市场竞争形势严峻。  不过,吉利和长安汽车均迎来开门红。据淦家阅介绍,吉利汽车2024年1月纯电车、混动车、燃油车三箭齐发,总销量达到2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达6.6万辆,同比增长591%。领克汽车1月销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154%。吉利银河系列单月销量达1.9万辆,环比增长超59%。  吉利汽车表现良好,离不开三年前发布的“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和“智能吉利2025”战略。“在这三年时间中,吉利已经快速完成了新能源转型,混动、纯电等多元的新能源汽车布局。从三电技术、补能体系的完善,到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的量产,以及卫星互联、AI大模型的落地,‘智能吉利2025’的各项成果至今都一一兑现。”淦家阅说。  长安汽车的表现同样不遑多让。1月,长安汽车零售销量超32万辆,同比增长90.2%;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零售超23万辆,同比增长97.8%;自主品牌新能源销售6.24万辆,同比增长2倍以上。  尽管如此,长安汽车依然保持警醒。“有很多朋友认为,国外的一些品牌不行了,未来肯定要完蛋。这是人家没动手,在观望找寻最佳时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表示,跨国车企一旦下定决心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积累的全球资源将支撑其迅速崛起,中国品牌需要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方面加速。  中国汽车产业如今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没有预言家能够完全准确预言。淦家阅认为,“不确定性中的确定之锚,就是不争论,干就对了!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不是担心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更是顺应时代努力奋斗而来的。”  淦家阅说,“无论纯电是不是唯一的方向,我们坚信‘电驱动’不可逆转;无论绿色甲醇会不会成为新能源下一个风口,我们坚信它是实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无论无人驾驶‘有没有用’,我们坚信‘智能化’不可逆转;无论价格战是否能卷出消费热潮,我们坚持高价值,坚信以电子架构和软件驱动的新能源车一定会越来越具品价比;无论开拓国际市场多么艰辛,我们坚信‘国际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然。”  王俊也认为,“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我们要以确定性的工作来应对不确定的形势:打造技术长板竞争力;打造面向全球的经典产品和优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24年是长安造车‘40周年’,我们要坚定不移落实创新创业计划7.0,坚决完成2024年生产经营任务,迈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铿锵步伐!”王俊自信地表示。(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上一篇:香港理大电动车研究中心启动

下一篇:5部门进一步明确二手车出口有关要求和程序

热点图文
亚星客车2022年净亏损1.96亿元···
中国网汽车4月28日讯 (记者王芳 实习记者 ···
小鹏X9在马来西亚开启预订 将于···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小鹏X9已经在马来···
超3000万辆新能源车奔跑在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超过300···
大运新能源悦虎电动真空泵失去···
中国网汽车8月16日讯 日前,中国投诉-全国缺···
比亚迪最新公告:聘任赵俭平为···
中国网汽车5月22日讯 记者日前从官方获悉,···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