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综合
谨防“零首付购房”风险
2023-05-12 09:44:53 来源:数字智造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谨防“零首付购房”风险无需首付就能买房,你心动吗?随着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温,不法中介机构再次盯上了买房的资金环节。为此,多地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发出消费者提示:谨慎防范“零首付购房”风险,依法合规申贷,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零首付购房也好,房贷转经营贷也罢,换汤不换药,本质都是违规套取、使用信贷资金。以“零首付购房”为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零首付购房”,实际上是不法中介机构先替购房者垫付资金,再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以此身份向银行申请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发放下来,购房者再拿贷款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针对“房贷置换”问题,从去年年底至今,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已反复作出风险提示,但为何仍有购房者落入圈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购房者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与金融知识,个别人甚至存有侥幸心理。二是购房者想要节约资金成本、缓解首付压力,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的利率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但需注意,这条“捷径”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吃了大亏。随着房贷利率下行,尤其在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优化调整的带动下,目前可套取的利差有所收窄。此外,不法中介机构还为购房者“设套”,以虚高价格出售房产,借此增加购房者的首付金额。由此一来,购房者不仅要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还要额外支付高昂手续费,如果算大账,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了资金损失,违法违规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在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的过程中,不法中介机构往往虚构交易背景、伪造账户流水,这本身就是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购房者用银行贷款偿还中介机构的垫付资金,这不符合贷款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银行一旦发现此行为,将提前收回贷款,借款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再次,根据监管部门通报,不法中介机构为了赚取手续费,常常诱导购房者以该房产做第二次、第三次抵押,这很可能让购房者身陷债务旋涡。此外,购房者的个人信息还可能被冒用,征信记录也可能留下污点。违规申请贷款的前提是,不法中介机构拿到购房者个人信息。这其中既包含了个人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也包含了金融信息,如银行卡账号、个人存款证明等。此后,若不法中介机构继续冒用购房者的信息大肆举债,购房者将被动成为“负翁”,甚至陷入借款逾期、遭人追债等困境。购房者、商业银行要坚守合法合规底线,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三者要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购房者应做到“三要”,增强资金安全意识。一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资金业务,切莫因贪图小利落入陷阱。二要量入为出、合理借贷,不要尝试“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借贷。三要正确认识套取银行资金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监管部门通报,制作、提交虚假材料获得银行贷款,涉嫌贷款诈骗,若情节严重,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方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从严把关,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发放贷款前,银行应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加强对合作中介的审查力度,避免内鬼与外鬼勾结;发放贷款后,银行应精准监测资金的流向与用途,确保贷款不被挪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上一篇:多地现私拆承重墙乱象 谁来守护房屋安全“顶梁柱”?

下一篇:天津市公布实施农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

热点图文
香港私人住宅租金连升两个月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
越秀地产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02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量房贷利率···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企稳复苏 “···
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
数字智造: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不···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