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综合
上海楼市“小阳春”势头良好:新开盘项目热度高,二手房交易活跃
2025-03-22 09:57:20
核心提示: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21日报道:今年以来,上海持续落实去年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总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回稳向好态势。今年1至2月商品住房市场“淡季不淡”,3月以来“小阳春”势头良好。一手房市场回稳向好,新开盘项目保持较高热度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1至2月上海一手住房累计成交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3月新开盘项目保持较高热度,3月以来共有16个项目完成认购,平均认购比为0.89,其中有9个项目认购比超过1。在售项目销售也有所提速。3月以来在售项目日均成交1.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日均增加34%,与去年“沪七条”出台后10月份成交水平持平。同时,可售量有所下降。目前全市可售面积比2024年末减少6%;去化周期比2024年末减少1.1个月。新政不仅为购房者降低了置业门槛,也为企业注入了发展动能。越秀地产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新房重点在于改善型客户,而且客群结构越来越年轻化,对于未来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针对这部分客群,市场也需要更好产品来匹配,需要更多的‘好房子’政策来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卓妙置业有限公司(嘉里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价格方面来看,去年至今,上海核心区的新房价格稳步上升。同时,低首付、低利率的信贷宽松政策对客户的购买动机也有正向刺激,购房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推动新房市场持续走热。”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先行指标处于近年高位水平据市房管局统计,今年1至2月二手住房累计成交267万平方米(3.12万套),同比增加51%,为2017年以来同期第二高(2021年同期市场趋热,成交量较高)。春节假期后三周,成交量逐周增加,比去年节后同期增加37%。3月1日至20日,成交140.5万平方米(1.68万套),比去年同期增加57%。日均成交838套,比去年3月日均增加44%;周末成交套数仍保持去年四季度以来日均超千套的水平,日均成交1212套,比去年12月周末日均增加7%。预计全月成交超2.5万套,同比增加40%左右,比近5年同期月均成交水平高出14%。据头部房产中介数据显示,二手住房市场先行指标自春节假期后逐步回升,3月上旬二手住房新增购房委托量、新增带看量等先行指标提升至2023年以来高位水平。随着先行指标回升向好,今年“小阳春”市场成色较足。来自上海链家的数据显示,一、二手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显著增长。2月5日到3月16日,二手住宅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6%,新增挂牌增长4%,新增客户量增长41%,带看增长50%,与春节前持平。二手房的成交周期也逐步变短。据太平洋房屋介绍,自9.29新政以来,整体成交周期缩短15天。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二手房成交量有望继续保持高位,但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预计将呈现“量升价稳”的态势。商品住房成交价格总体回升,存量新增购房需求持续释放经统计,今年以来,上海的一手住房价格指数环比延续上涨态势,1~2月分别上涨0.6%、0.2%,四季度以来累计上涨2.2%。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四季度以来环比累计上涨1.5%,预计3月价格环比将小幅上涨。“沪九条”“沪七条”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支持的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六类群体(包括社保“5年减为3年”的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内二手住房的非沪籍单身人士、多子女家庭、社保“3年减为1年”购买外环外住房的非沪籍居民、持居住证的非沪籍家庭以及临港“N+1”群体)购买住房约7300套,占同期成交量的13%。截至目前,六类群体已购住房约3.8万套。业内认为,春节后上海楼市各项数据指标都在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政策的持续利好和市场的不断调整,上海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上一篇:长沙县住建局回应买房7天无理由退订

下一篇:中建八局:以项目合作为基础 助推全球南方共同发展走深走实

热点图文
香港私人住宅租金连升两个月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
越秀地产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02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量房贷利率···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企稳复苏 “···
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
数字智造: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不···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