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综合
中指研究院:2023年TOP100企业拿地规模同比增1.7%
2024-01-02 10:10:55 本站
核心提示:
中新经纬12月30日电 中指研究院官方微信29日发布《2023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提到,2023年,TOP100企业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增速转正。拿地总额同比微增1.7%榜单显示,2023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319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年底推地节奏有所加快,带动企业拿地总额增速转正。TOP100门槛值为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42.8%。中指研究院指出,年内市场复苏节奏缓慢,多数房企特别是大中型民营房企仍较为保守,拿地规模和力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央国企及部分区域性民营房企拿地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具体来看有以下特征:第一,央国企及地方国资仍为拿地主力,大型央国企投资力度较高。2023年,TOP100企业中央国企及地方国资家数和金额占比约80%,受融资能力、销售能力和信用资质等优势影响,土地资源向其富集趋势较为显著。其中,保利发展、中海、华润、建发、招商蛇口、中国铁建、越秀、华发等央国企位列拿地金额前10,大型央国企抓紧土地市场底部适度补充资源有助于在市场回暖后抢占先机。中建系公司连续两年保持较高投资规模,建筑业务承压下积极拓展自投地产业务,除中海、中海宏洋外,中建东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等子公司也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100。第二,大中型稳健民企保持一定投资规模,部分区域性中小民企加大拓展力度。2023年,TOP100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至15家,但拿地金额占比仅为10.7%,表明当前民营企业仍保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平均拿地规模相对较小,且多数为中小型房企。从具体企业来看,龙湖、滨江等大中型稳健型民营企业仍保持一定投资规模,以匹配资金周转和销售去化。随着行业加快出清步伐,部分地方性中小房企紧抓拿地窗口期,抢占土地资源以提升市场份额,如伟星保持较高投资规模,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20;大华连续两年进入拿地金额前50。年内,方远、长隆等背靠母公司加大房地产行业投资力度,建杭、坤和等善于合作的地方民企聚焦杭州积极拓展市场。从新增货值来看,榜单显示,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占据榜单前三位。2023年,中海地产以累计新增货值2585亿元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2336亿元和2206亿元。TOP10企业2023年新增货值总额15986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1.0%;TOP100企业新增货值门槛为145亿元。高溢价土地多为央国企获取根据中指监测,22城中已有18城取消土拍地价上限,10月以来,22城相继发布新挂牌宅地公告,19城优化地价上限要求,其中18城推出住宅用地不设最高限价(天津部分地块取消地价上限),宁波溢价率上限由15%提升至30%;而北京、上海、深圳仍延续之前限地价规则。同时,地块销售限价政策亦持续优化。根据中指监测,截至12月19日,22城中南京、成都、福州等3城已明确取消销售限价,杭州部分区域取消限价,合肥、济南、青岛、天津等14城新挂牌宅地文件中对销售限价均未明确设置,而北京、上海、郑州目前仍有销售价格限制要求。中指研究院称,地价上限取消后,优质地块竞拍热度攀升,分化加剧。11月,22城住宅用地成交溢价率为7.2%,较1-10月提升0.8个百分点,整体处于近两年月度中高位,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行态势。总体来看,地价上限取消后土地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热度升温,带动整体溢价率上涨,但房企投资布局仍审慎,地王数量有限。二是高溢价土地多为央国企获取,中小房企拿地压力较大。三是土拍分化进一步加剧,非核心地块回温有限。土拍分化仍将延续展望明年,中指研究院认为,取消地价上限的城市,在房企投资聚焦下,预计部分核心地块将竞拍出高溢价,但土拍分化仍将延续,非核心区仍会出现底价成交甚至流拍;而北上深有望根据市场变化优化土拍规则,如部分区域取消或提升溢价率上限等。另外,2023年土地持续缩量,但优质地块成交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预计这些项目入市将对新房销售形成支撑。央国企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好,后续拿地金额占比或继续提升,而对于中小房企而言,核心城市拿地压力增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部分地块竞争更加激烈,若企业高溢价拿地,则将导致项目利润压缩,在市场调整期,房企仍需将确定性的销售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优中选优,保证项目安全性。中指研究院提到,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2023年1-12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3116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绿城中国拿地金额为573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1282亿元,反超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二;粤港澳大湾区TOP10企业拿地金额1149亿元,位列第三。拿地面积来看,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面积以1489万平方米位居四区域首位。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仍是主力。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等全国性龙头企业仍在多个重点城市广泛布局,央国企参与热度较高,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有半数以上为央企国企,这与稳健型国央企的资金状况相对较好有直接关系。

上一篇:百强房企2023年全年销售额达6.27万亿元

下一篇:2023年北京土拍市场:61宗地揽金1741亿元 中建、保利、招商“出镜率”高

热点图文
香港私人住宅租金连升两个月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
越秀地产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02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量房贷利率···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企稳复苏 “···
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
数字智造: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不···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