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市场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汽车行情
消费市场
公司前沿
财经宏观
房产综合
产经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房产综合
新房打折引发老业主不满,多地回应:市场经济,房企可按市场情况降价销售
2023-12-13 10:46:06 本站
核心提示:
澎湃新闻:新房打折引发老业主不满,多地回应:市场经济,房企可按市场情况降价销售近期,多地新房楼盘降价出售,其中不乏热点城市。  澎湃新闻在苏州阳光便民网上看到,12月1日,有网友留言表示:苏州高新区保利时光印象雅苑项目,“8月份买的顶楼中间户,说是价格最低了。10月30日卖出的同楼层同户型还是边户,居然比中间户还便宜6万元,送的礼品也很丰盛。短短两三个月居然如此降价,说明当时价格虚标。”  另有网友表示,苏州市相城区保利云上流光项目此前以八折价格销售,之后直接降到了七五折,总价一降再降。  12月11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的销售价格只要不超过备案价格,就可以。同时,有媒体采访苏州高新区住建局得到的反馈是,楼盘销售的房源本身属于商品,如果不允许开发商降价促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出现烂尾的风险。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此表示,从苏州各部门的反馈看,上涨依然有限制,但是下跌是没有限制的。目前降价要多关注房企的资金状况,尤其是房企资金链的问题、去库存问题、工程建设和销售策略的问题。所以降价本身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的,不能简单归类为扰乱市场秩序这个概念。之所以对降价敏感,是因为过快的价格下跌会导致两个问题,即市场预期变差大家看涨不看跌,同时已经购房的群体难以承受进而出现维权和退房等问题。从购房者或消费端去思考有合理性,但也要从房企的角度尤其是房企资金状况的角度考虑。唯有系统把房企和购房者两端的权益和诉求都结合了,价格策略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在领导留言板上,11月23日,有网友表示“针对南京新房期房降价应有限跌政策出台”。该网友留言道,“房地产经济下行趋势下,房产价格下跌是市场选择的行为,这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当初房价上涨过快时,政府能够及时出面制止,那么房价下跌过快是否也应该有相应政策能够干预呢?我是今年8月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泷悦雅颂购房的业主,3个月后的11月,我们得知开发商已经在备案价格基础上降价接近20%出售。我们去与开发商协商沟通补偿并没有成功,原因是他们觉得这属于正常市场行为。 我关注到从21年开始全国有20多个城市陆陆续续在出台商品房限跌政策,而南京市一直没有相关政策。同时,新房的过度快速降价,导致周边二手房市场受到更大的冲击,例如我小区总高26层的房,17层中间户价格甚至低于周边十年前二手房价格。”  南京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商品房销售管理中心表示,“对房企降价没有规定。在核验购房合同的时候,系统会将成交合同和备案价进行比对。不高于该价格,合同都是能通过的。”  稍早的10月15日,一名自称深圳市龙华区中海闻华里老业主在领导留言板留言称,该楼盘以假工抵房名义变相打折买房。  该业主表示,10月后从各中介、从新买房业主那里得到准确消息,中海闻华里正在使用工抵房的名义变相打折买房,工抵房直接降价60万元销售。不是不允许楼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折销售,坏的楼层95折,其他楼层97折也是允许的,但是他们直接降价60万元,作为老业主心理上是无法承受的。而且官网显示楼盘还有160套没有卖出,就如此打折销售,老业主担心这些成本会转嫁到当前正在进行的装修质量上。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龙华区住房和建设局对此表示,关于房屋打折销售的问题,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价格综合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房地产开发价格行为规则,引导、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自主定价”的规定,房地产企业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在销售时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对销售的房源进行打折或者降价销售。关于双方约定的销售折扣问题,属于双方之间的民事行为,建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遵循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重点监测的25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971.3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4.6%,同比下降11.4%;1-11月累计销售面积为13785.5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3%。进入11月,新房市场成交出现“退热”现象,成交规模止升转降,且单月及累计成交规模仍处于近六年同期新低。  2023年11月二线城市销售面积为638.92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17.2%、5.7%;1-11月销售面积为9325.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本月二线城市整体成交同样遇冷,仅有少数热点城市成交稳健性特征突出,如杭州单月成交环比上涨18.4%领跑12城;成都、温州向好趋势较为明显,单月同环比及累计同比均呈现上涨态势。  严跃进指出,年底降价也是当前促销的一个策略,有一定的阶段性。过去有些地方楼盘下跌线大概是八五折,或者说允许下跌15%。可以建议适当研判各地的房企资金状况和去库存状况,考虑购房者的收入支付能力,给定一个浮动范畴,这样可以减少购房者对无限制降价的担心。  11月新房成交规模回落,不排除与政策松绑力度减小有一定关系,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城市政策松绑76次,较9、10月分别减少68、10次,且主要以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实行购房补贴等为主,政策松绑持续性不及预期。近期高层频频发声支持房地产,市场信心将获提振,加之进入12月份,房企冲刺年终业绩,接下来推新及促销力度将有所加大。

上一篇:中经评论: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下一篇:房地产行业并购活跃度提升

热点图文
香港私人住宅租金连升两个月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
越秀地产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02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
【百万房贷月供有望减少840元?存量房贷利率···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
【海南楼市经历五年“全域限购”企稳复苏 “···
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
数字智造:华澳信托的房地产大败局:资产不···

新商业市场 @ 2021-2025 联系邮箱
鲁ICP备19041302号-1 鲁公网安备 11010100004000号 用户服务 协议隐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新商业市场”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