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30日讯(记者 李春晖)国家统计局30日公布了2025年4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由于外部环境急剧变化,4月我国制造业PMI有所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PMI保持在51.5%的扩张区间,彰显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强劲的抗冲击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PMI为49.0%,回落至临界点以下。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这主要是受前期制造业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
一方面,4月初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我国外部经贸环境骤然生变,外需的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供需两端形成较大拖累。另一方面,PMI反映的是本月较上月的变化,而3月是制造业旺季,高基数效应影响了4月指数表现。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13个分类指数中,4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7.0%和44.8%,比上月下降2.8和3.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4月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所谓“对等关税”导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转弱。
值得一提的是,4月制造业有一大突出亮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向好。4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这表明在市场需求较旺、政策支持较强的双重带动下,当前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增速领先,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虽然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我国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有力保障。
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部署。
王青表示,后期扩内需将显著加力,重点是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基建投资提速以及加力稳楼市。“接下来内需扩张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外需放缓,成为制造业景气度的主要支撑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建议,在拓展出口空间的同时,国内增量储备政策应及时推出、做好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