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支持辖内银行充分挖掘农牧区各类资产资源,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活畜抵押贷款等一系列融资新模式,切实满足农牧区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截至2025年3月末,青海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3亿元,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1.4亿元,累计发放活畜抵押贷款达19.7亿元。
构建新型抵押体系
在传统抵押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的背景下,近年来,青海省银行业积极探索,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成功激活“沉睡资产”,构建起新型抵押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低碳技术研究、碳资产交易等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其核心功能板块包括零碳经济服务中心、碳中和技术实验室两大部分。此前,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开发的碳资产尚未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权,不符合建设银行的授信要求。
为此,建设银行海东分行加强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开发碳汇未来收益权及碳指标现/期货交易收益权质押担保模式,为该公司办理碳汇质押贷款业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支持企业碳汇项目开发。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企业的资产,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感谢建行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了公司流动资金不足问题。”青海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此外,民和农商银行、农发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行等以青海湖、茶卡天空壹号、祁连山旅游门票未来收费权作为应收账款质押手段,为相关旅游企业提供19笔贷款,合计11.74亿元,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为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青海省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协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相关部门于2024年印发《青海省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从强供给、强产业、强转型、强保值、强导向等五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对标“五强”行动助力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补偿、生态信用等“五个工程”建设,为守护生态资源、创造生态价值贡献金融力量。
助力乡村产业焕新颜
除探索新型抵押方式外,青海省银行业还积极实践农房抵押等方式,助力乡村产业焕新颜。
农业银行湟源县支行为和平乡马场台村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批量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奖代补惠农贷款。村民谢文环通过农房抵押贷款1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11万元,搞起了农家乐,如今家庭年收入达10万元。
像谢文环这样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在青海省银行业的支持下,当地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青海省银行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激活了“沉睡资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未来,这些创新抵押方式的持续推广和完善将进一步助力青海省农牧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